在電影史上,很少有名字能達到蘇菲亞·羅蘭(Sophia Loren)的高度,她是義大利優雅與美麗的象徵。
1934 年 9 月 20 日,蘇菲亞·科斯坦察·布麗吉達·維拉尼·西科洛內(Sofia Costanza Brigida Villani Scicolone)出生。羅蘭從戰後義大利的廢墟中崛起,登上了國際巨星的巔峰。
蘇菲亞·羅蘭的早年生活充滿貧困,並面臨戰時義大利的嚴酷現實,但這些挑戰只不過是磨練她堅強意志的催化劑。她的電影處女作微不足道,在《暴君輓歌》(Quo Vadis,1951 年)等電影中擔任沒有掛名的小角色。
然而,在遇到電影製片人卡洛·龐蒂(Carlo Ponti)之後,她迎來了事業上的突破,龐蒂對她的職業生涯產生了重大影響,並在後來成為她的丈夫。
羅蘭的演技實力不容置疑,她在《烽火母女淚》(Two Women,1960 年)中的演出,為她贏得了 1962 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,使她成為首位憑非英語電影獲獎的演員。
在她輝煌的職業生涯中,羅蘭榮獲無數獎項,包括六次義大利最重要的電影獎項——大衛獎最佳女主角獎,此外還有一座葛萊美獎、五座金球獎,以及 1991 年為表彰她對電影界的貢獻而頒發的奧斯卡榮譽獎。
在銀幕之外,羅蘭的人生和她的電影角色一樣引人入勝。她與卡洛·龐蒂的婚姻證明了愛情的堅韌不拔,以及兩人克服了法律和社會的重重障礙。即使在今天,羅蘭依然是高雅與堅韌的代表人物,她身為慈母和祖母的角色,更為她的傳奇增添了光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